吉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第七届
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
(202503012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长白山管委会教育科技局,梅河口市教育局,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加大国家通用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落实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深化“典耀中华”主题读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教语用厅函〔2025〕 号)相关要求,我省将组织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吉林省赛区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典耀中华,赓续文脉
二、组织机构
大赛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吉林省设置省级预选赛组委会,组委会成员单位有:吉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吉林省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吉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省预选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语委办),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延边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和吉林教育电视台为承办单位,具体负责实施省级预选赛相关工作。
所有参赛者需在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并参加知识测评。参赛信息须依据大赛官网提示准确、规范填写。作品标题、所在学校/单位等信息须用全称。作品及作品信息不得出现错别字、错误名称、不规范表述等。
三、赛事平台
大赛官网:https://jdsxj.eduyun.cn。参赛者可通过官网报名参赛、上传作品、查看赛事通知和名单公示、下载证书等。同时,可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微信公众号(zhjdsdgc)、抖音号、视频号和中国语言文字学习强国号等获得大赛相关信息。
四、大赛类别
本届大赛包括:“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简称诵读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简称讲解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简称书写大赛)、“印记中国”篆刻大赛(简称篆刻大赛)等四项赛事。
吉林省将组织诵读大赛、讲解大赛和书写大赛的省级预选赛,评选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全国比赛。篆刻大赛不组织省级预选赛,由参赛者自主登录国家大赛网站报名参赛。各项赛事具体方案见附件。
五、赛事组织
(一)诵读大赛
延边大学和吉林教育电视台共同承办诵读大赛的省级预选赛(初赛和复赛)。组织参赛者在大赛官网进行知识测评,选拔推荐入围复赛作品、上传官网,赛区管理员在官网确认被推荐作品。吉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负责指导。吉林教育电视台负责网络直播技术保障。
(二)讲解大赛
长春师范大学和吉林外国语大学承办讲解大赛的省级预选赛(初赛和复赛)。组织参赛者在大赛官网进行知识测评,选拔推荐入围复赛作品、上传官网,赛区管理员在官网确认被推荐作品。吉林教育电视台负责指导并网络直播技术保障。
(三)书法大赛
吉林师范大学承办书法大赛的省级预选赛(初赛和复赛)。组织参赛者在大赛官网进行知识测评,选拔推荐入围复赛作品、上传官网,赛区管理员在官网确认被推荐作品。吉林教育电视台负责网络直播技术保障。
(四)篆刻大赛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承办省级赛项,各市(州)、各高校做好组织发动,统一向承办单位推荐报送参赛作品,承办单位不接受个人报名。
参加国赛的参赛者自行登录大赛官网自主报名,进行知识测评后,按要求上传参赛作品。
六、奖项设置
省级预选赛(初赛和复赛)面向参赛作品按相关规定设立一、二、三等奖,面向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作品设立指导教师奖,面向省级以下教育部门、学校及相关赛事组织单位和个人设立优秀组织奖。
全国大赛获奖者由全国大赛组委会统一颁发证书(优秀组织奖颁发纸质证书,其他奖项在大赛官网自行下载电子证书)。
七、有关要求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靠前协调、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做好大赛参赛作品的选拔和推荐工作。
2.各项赛事坚持公益性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参赛人员收取任何参赛费用。要做到公平公正、廉洁办赛、安全办赛,鼓励农村地区教师和学生参加。
3.大赛组委会和省执委会享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展示、汇编及信息网络传播等权益,参赛者拥有署名权。寄送的作品实物,赛项方案中明确不予退还的,视为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和省执委会转让作品实物的所有权。
请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负责人员扫码加入微信群,方便沟通联系。
诵读大赛:
高校组联系人:延边大学曲老师
电话:0433-2732623 15943398088邮箱:llqu@ybu.edu.cn
中小学组联系人:吉林教育电视台徐东浩
电话:13944061927邮箱∶418499972@qq.com
讲解大赛:
高校组联系人长春师范大学 王老师,
电话:0431-86168135邮箱:871792126@qq.com
中小学组联系人:吉林外国语大学 张老师
电话:0431-84565019邮箱:754004475@qq.com
书写大赛联系人:吉林师范大学 李老师、王老师,
电话:0434-3291994 15002974800 15981522844
篆刻大赛联系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李老师
电话:17843153286 邮箱:137732532@qq.com
省教育厅联系人:谷秋林,联系电话: 0431-89968375
(工作日9:30—16:30接听咨询)
附件:1.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
大赛吉林省赛区方案
2.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
大赛吉林省赛区方案
3.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
大赛吉林省赛区方案
4.吉林省篆刻大赛工作方案
5.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管理办法(试行)请至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
6.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配套制度文件汇编(试行)
(请至中华经典诵写讲网站下载,网址:https://jdsxj.eduyun.cn)
吉林省教育厅
2025年3月12日
附件1
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吉林省赛区方案
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引领社会大众亲近中华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齐心共书强国新篇章,国家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浙江传媒学院承办诵读大赛,我省委托延边大学和吉林教育电视台承办。现制定赛区方案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延边大学、吉林教育电视台
协办单位:吉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吉林教育电视台
二、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省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留学生等。
延边大学承办大学生组(含研究生)、留学生组(在华留学生)、教师组(含幼儿园在职教师)
吉林教育电视天承办小学生组、中学生组、职业院校学生组(包括中职、高职高专学生)、社会人员组(鼓励家庭成员组队)。
每组可个人参赛,也可2人(含)以上组成团队参赛。团队参赛过程中人员不得替换、增加。除社会人员组外,其他组别不得跨组参赛。社会人员组至少1名社会人员。
三、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价值的,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诗词、文章和优秀图书内容节选。当代作品应已正式出版或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公开发布或发表。诵读文本主体前后可根据需要增加总计不超过200字的过渡语(计入总时长)。改编、网络以及自创文本不在征集之列。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5年新录制创作的视频,高清1920*1080横屏拍摄,格式为MP4,长度为3—6分钟,大小不超过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声。视频作品必须同期录音,不得后期配音。
视频文字建议使用规范汉字,字体建议使用方正字库字体或其他有版权字体,视频中不得使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肖像,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视频和音频,不得出现与诵读大赛无关的条幅、角标等。
视频开头以文字方式展示作品名称及作品作者、参赛者姓名、指导教师、组别等内容,与赛事平台填报信息一致。大赛官网提供片头模板和字幕标准。赛事平台填报信息时应完整填写诵读文本内容。
(三)提交要求
每人限报1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多个作品获得一等奖的相同指导教师不重复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四)其他要求
作品可借助音乐、服装、吟诵等手段融合展现诵读内容。鼓励以团队形式诵读,团队人数不超过20人。
作品上传时间截止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四、赛程安排
(一)基层遴选:4月至5月上旬
各地和各高校根据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相关要求组织遴选活动,选拔推荐入围省赛的作品。各地推荐小学生组、中学生组、职业院校学生组、教师组每组作品不超过40件;各地推荐社会人员组作品不超过20件;各高校推荐大学生组、留学生组、教师组每组作品不超过20件。各地、各高校于5月10日(星期六)前完成遴选,并将“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作品汇总表(见附件)电子版(EXCEL表格)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文件名称与邮件标题为“诵读大赛作品汇总表+市(高校)”。汇总表中“参赛者手机号”应为第一参赛者或参赛作品联系人的手机号。一个手机号只能对应一个参赛作品。
各地、各高校组织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诵读常识测试,测试可多次进行,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试成绩不计入复赛),60分以上为测试合格,合格者方可获得参赛资格。
参赛者使用报名时登记的手机号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于5月10日至20日17:00前上传。
(二)省赛评审:5月中旬至6月中旬
承办单位按照大赛方案相关要求,对参加省赛的作品进行形式和内容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提出处置建议,提交省执委会办公室,确定最终有效提交作品。
承办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省级评审,评选出诵读大赛的各类奖项。评审结果于2024年6月30日前报送省执委会办公室进行复核。
省级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设奖比例为参赛人数的30%。其中,一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5%,二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10%;三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15%。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作品对应获得指导教师奖。
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教育》微信公众号展播。
(三)
赛评审:7月10日前
承办单位组织专家队复赛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决赛参赛作品。
(四)决赛评审:9月30日前
决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入围决赛的参赛作品参加线下现场比赛,半决赛按照比赛成绩排序,约25%进入决赛,角逐一等奖、二等奖。其余作品确定三等奖、优秀奖。
(五)成果展示:10月至12月
优秀作品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展播。
五、联系方式
(一)省赛联系方式
延边大学联系人:曲老师 电话:0433-2732623 15943398088
邮箱:llqu@ybu.edu.cn
吉林省教育电视台联系人:徐东浩电话:13944061927
邮箱∶418499972@qq.com
(二)国赛联系方式
联系人:浙江传媒学院王老师,西南大学李老师
电 话:0571-86876844,023-68252447(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iamwangji@126.com,603826630@qq.com
附件:“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作品汇总表
附件
“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作品汇总表
填表日期:赛项覆盖人数(估算): 参赛作品数: (个) 推荐作品数: (个) 推荐比例: (%)
报送单位(加盖公章)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序号 | 组别 | 作品名称 | 参赛者姓名/参赛单位名及人员姓名 | 参赛者单位 | 参赛者手机号 | 指导教师 | 指导教师 单位 | 名次 | 参赛者总人数 |
例 | 小学生组 | 《静夜思》 | 赵某 | 第一小学 | 15812345678 | 钱某 | 第一小学 |
|
|
填表说明:
1.报送单位指参赛的各市、各高校
2.序号:每个组别单独排序。
3.作品名称:准确填写作品名称。
4.参赛者姓名/参赛单位名及人员姓名:所有赛项以个人名义参赛的填写个人姓名。诵读大赛多人参赛但不以集体名义的,最多填写20人姓名,其余用“等*人”表示,例:赵某、钱某、孙某、李某……等30人;诵读大赛以集体名义参赛的,填写单位名称,以公章为准,人员姓名列在单位名称后,最多填写20人,例:第一中学(赵某、钱某、孙某、李某……);获奖证书抬头显示前8人姓名或单位名,其余在“参赛人员”中显示。留学生及外籍教师填写姓名时,以“母语名字(中文名字)”的形式填写,例:Michel(迈克)。姓名填报后无法更改。
5.参赛者单位:以公章为准填写单位/学校名称。请勿填写公章以外的团体名称。不明确属地的学校,请在学校全称前加上地市、县区名称。
6.参赛者手机号:用于大赛官网注册、下载个人获奖证书,一个作品对应一个手机号码。
7.指导教师:诵读大赛不超过2人,准确填写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8.名次:填写作品在单位(市、高校)比赛中的名次。
9.电子版(EXCEL表格)和扫描件(PDF格式)发送至邮箱:sxsxjds@126.com。
附件2
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方案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挖掘“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充分挖掘中华经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民族正气、爱国情怀、道德品质和艺术魅力,国家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我省委托长春师范大学和吉林外国语大学承办。现制定赛区方案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
协办单位:吉林教育电视台
二、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省在校大学生、留学生及全省大中小学校在职教师。
长春师范大学承办大学教师组(含高职教师)、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共2个组别。
吉林外国语大学承办小学教师组、中学教师组(含中职教师)、留学生组、海外组(含在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共4个组别。
三、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讲解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容应为列入教育部中小学(中职)统编语文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诗词作品。
参赛教师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按照课堂教学相关要求,遵循诗词教育基本规律和学术规范,录制以诗词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微课视频。
参赛大学生及留学生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结合个人生活经验与感受,讲解诗词作品,并阐述诗词的意义与价值,使用多媒体及其他创新形式录制讲解视频。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5年新录制创作的视频,横屏拍摄,格式为MP4,长度为5—8分钟,清晰度不低于720P,大小不超过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声,参赛者须出镜。
视频开头以文字方式正确、规范展示作品名称、组别等信息,与应与赛事平台填报信息一致,不可出现参赛者姓名、指导教师、组别等信息。视频文字应使用规范汉字,字体建议使用方正字库字体或其他有版权的字体。
(三)提交要求
每人限报1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多个作品获得一等奖的同一指导教师不重复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作品上传时间截止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四、赛程安排
(一)基层遴选:4月
各地和各高校根据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相关要求组织遴选活动,形式不限,选拔推荐入围省赛的作品。各地推荐小学教师组、中学教师组(含中职教师)每组作品50件;市属本科学校大学教师组(含高职教师)作品10件、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作品20件。省属各高校推荐大学教师组(含高职教师)作品10件、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每组作品10件。
各地、各高校于4月30日前完成遴选,并将“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作品汇总表(见附件)电子版(EXCEL表格)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文件名称与邮件标题为“讲解大赛作品汇总表+市(高校)”。汇总表中“参赛者手机号”应为参赛者本人或参赛作品联系人的手机号。一个手机号只能对应一个参赛作品。
省级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设奖比例为参赛人数的30%。其中,一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5%,二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10%;三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15%。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作品对应获得指导教师奖1人。
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教育》微信公众号展播。
(三)复赛评审:5月至6月
承办单位按照大赛方案对参加省赛的作品进行形式和内容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提出处置建议,提交省执委会办公室,确定最终有效提交作品。
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诗词常识测试。测评可进行3次,系统将以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按照初赛成绩排名确定复赛人员(初赛测评成绩不作为复赛评分依据)。完成知识测试后,并提交作品。测评时间截止至5月31日24:00。
承办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省级评审,选拔推荐入围全国决赛的参赛者,推荐总数不超过初赛报名人数的10%且不超过150人。被推荐入围的参赛者使用赛区比赛时登记的手机号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赛区管理员使用官网账号对推荐作品进行确认。作品上传、赛区确认时间截止至7月31日24:00。承办单位报送《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作品汇总表》。
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教育》微信公众号展播。
(四)决赛评审:8月-9月
决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根据所有入围半决赛的作品成绩排序,确定三等奖、优秀奖作品及入围总决赛的参赛者。通过总决赛确定一等等奖和二等奖作品。
(五)成果展示:10月至12月
优秀作品将在相关媒体平台进行展示,部分获奖选手将参与线上线下专题展示。
五、联系方式
(一)省赛联系方式
长春师范大学 王老师,联系电话:0431-86168135
邮箱:871792126@qq.com
吉林外国语大学 张老师,联系电话:0431-84565019
邮箱:754004475@qq.com
(工作日8:30—16:30接听咨询)
(二)国赛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颜老师,高等教育出版社罗老师
电 话:010-58807994,010-58556398
(工作日9:00—11:30,14:30—17:30接听咨询)
邮 箱:sjzg2025@163.com
附件:“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作品汇总表
附件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作品汇总表
填表日期: 赛项覆盖人数(估算): 参赛作品数: (个) 推荐作品数: (个) 推荐比例: (%)
报送单位(加盖公章)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序号 | 组别 | 作品名称 | 参赛作品出处 | 参赛者姓名/参赛单位名及人员姓名 | 参赛者单位 | 参赛者手机号 | 指导教师 | 指导教师 单位 | 名次 |
例 | 小学教师组 | 《静夜思》 |
| 赵某 | 第一小学 | 15812345678 |
|
|
|
填表说明:
1.报送单位指参赛的各市、各高校。
2.序号:每个组别单独排序。
3.作品名称:准确填写作品名称。
4.参赛作品出处:完整填写作品出处。(作品应从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大学语文教材中选择)
5.参赛者姓名:留学生及外籍教师填写姓名时,以“母语名字(中文名字)”的形式填写,例:Michel(迈克)。姓名填报后无法更改。
6.参赛者单位:以公章为准填写单位/学校名称。请勿填写公章以外的团体名称。不明确属地的学校,请在学校全称前加上地市、县区名称。
7.参赛者手机号:用于大赛官网注册、下载个人获奖证书,一个作品对应一个手机号码。
8.指导教师:限报1人,准确填写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9.名次:填写作品在单位(市、高校)比赛中的名次。
10.电子版(EXCEL表格)和扫描件(PDF格式)发送至邮箱:sjzgjjds@163.com。
附件3
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
“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吉林省赛区方案
为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熟悉、亲近经典,提高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和能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国家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和西泠印刷出版社承办,我省委托吉林师范大学承办。现制定赛区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吉林省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协办单位:吉林教育电视台
二、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省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其中,社会人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师。
设硬笔和毛笔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含中职学生)、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组(含幼儿园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组、海外组(含在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共6个组别。
三、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以及反映积极向上时代精神的古今诗文、楹联、词语、名言警句,中华优秀图书的内容节选等。当代内容以正式出版或主流媒体公开发表为准,内容主题须相对完整,改编、自创以及网络文本、其他国家作品等不在征集之列。
硬笔类作品须使用规范汉字(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依据),字体要求使用楷书或行书(不包括繁体字);毛笔类作品鼓励使用规范汉字,因艺术表达需要可使用繁体字及经典碑帖中所见的写法,字体不限(篆书、草书须附释文),但须通篇统一,尤其不得繁简混用。
(二)作品要求
硬笔可使用铅笔(仅限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中性笔、钢笔、秀丽笔。硬笔类作品用纸规格不超过A3纸大小(29.7cm×42cm以内)。
毛笔类作品用纸规格为四尺三裁至六尺整张宣纸(46cm×69cm—95cm×180cm),一律为竖式,不得托裱。手卷、册页等形式不在参赛范围之内。
(三)提交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5年新创作的作品。由参赛者独立完成。硬笔类作品需扫描为分辨率300DPI以上的图片;毛笔类作品需拍摄为高清照片,格式为JPG或JPEG,大小为2—10M,要求能体现作品整体效果与细节特点。参赛者本人务必保留扫描图片或高清图片。
纸质作品背面右下角请用铅笔正楷标注类别、组别、作品名称、参赛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指导教师及单位。
(四)其他要求
按大赛官网提示,正确、规范填写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单位(学校)等信息。填报作品名称时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每人限报1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1件作品不能多省份参赛,教师组参赛者不填写指导教师。
纸质作品背面信息、汇总表填写信息和官网填报信息三者应保持一致。作品提交后,相关信息不予更改。
四、赛程安排
(一)基层遴选:4月
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书法常识测评。测评可多次进行,系统将以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按照初赛成绩排名确定复赛人员(初赛测评成绩不作为复赛评分依据),60分以上为测试合格。合格者方可报名参赛,并按照赛区要求录制书写视频,书写视频和参赛作品图片需同时上传至大赛官网,上传时间截止至6月1日24:00。
各地、各高校于5月15日前完成遴选,各地推荐软笔作品和硬笔作品各150件;各高校推荐大学生组软笔作品和硬笔作品各100件,教师组软笔作品和硬笔作品各100件。不接受个人报送作品。请将“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作品汇总表(见附件)电子版(EXCEL表格)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文件名称与邮件标题为“书写大赛作品汇总表+市(高校)”。同时,将加盖公章的纸质版汇总表和纸质版作品邮寄至承办单位。信封正面注明“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字样。汇总表中“参赛者手机号”应为参赛者本人或者参赛作品联系人的手机号。一个手机号只能对应一个参赛作品。
省级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设奖比例为参赛人数的30%。其中,一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5%,二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10%;三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15%。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作品对应获得指导教师奖1人。
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教育》微信公众号展播。
(二)
赛评审:6月
承办单位组织专家评审,选拔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推荐作品不超过赛区参赛作品的10%,总数不超过400件。被推荐的参赛者使用赛区比赛时登记的手机号登录大赛官网填写基本信息、上传作品电子图片。赛区管理员使用官网账号对推荐作品进行确认。作品上传、赛区确认时间截止至7月31日24:00。承办单位报送《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作品汇总表》。
(三)决赛评审:8月至9月
分赛执委会组织专家对纸质作作品进行评审,确定获奖作品及等次。
(四)成果展示:10月至12月
举办“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活动、书写视频展示活动。
五、联系方式
(一)省赛联系方式
吉林师范大学 李老师、王老师,
电话:0434-3291994 15002974800 15981522844
(工作日8:30—16:30接听咨询)
邮 箱:313140264@qq.com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吉林师范大学职业品格与职业能力教研部 邮编:136000
(二)国赛联系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王老师、祖老师,西泠印社出版社潘老师、吴老师
电 话:010-88512948,0571-87243273,0571-86079739(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3629@cnu.edu.cn
附件:“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作品汇总表
附件
“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作品汇总表
填表日期: 赛项覆盖人数(估算): 参赛作品数: (个) 推荐作品数: (个) 推荐比例: (%)
报送单位(加盖公章)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序号 | 组别 | 作品名称 | 参赛者姓名/参赛单位名及人员姓名 | 参赛者单位 | 参赛者手机号 | 指导教师 | 指导教师 单位 | 名次 | 备注 |
例 | 小学硬笔 | 《静夜思》 | 赵某 | 第一小学 | 15812345678 | 钱某 | 第一小学 |
|
|
填表说明:
报送单位指参赛的各市、各高校。
序号:每个组别按类别(软笔、硬笔)单独排序。
作品名称:准确填写作品名称,注明原作者。
参赛者姓名:留学生及外籍教师填写姓名时,以“母语名字(中文名字)”的形式填写,例:Michel(迈克)。姓名填报后无法更改。
5. 参赛者单位:以公章为准填写单位/学校名称。请勿填写公章以外的团体名称。不明确属地的学校,请在学校全称前加上地市、县区名称。
6. 参赛者手机号:一个作品对应一个手机号码,确保畅通。
7. 指导教师:限报1人,准确填写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8. 名次:填写作品在单位(市或高校)比赛中的名次。
9. 纸质版加盖公章后邮寄指定地址,电子版发送至邮箱:313140264@qq.com。
附件4
吉林省篆刻大赛工作方案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广“大众篆刻、绿色篆刻、创意篆刻”的理念。国家层面委托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承办,省委托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承办。现制定赛区方案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协办单位:吉林教育电视台
二、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省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
设手工篆刻、机器篆刻两个类别。每类分为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含初中、高中、中职学生)、大学生组(含高职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师组共8个组别。
三、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
内容应完整、准确,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爱国情怀以及积极向上时代精神的词语、警句,中华古今名人名言。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内容使用汉字,字体不限。
参赛作品材质提倡使用除传统石材以外的各种新型材料,机器篆刻鼓励使用木头、陶瓷、金属等材料。
手工篆刻类:每人限报1件印屏(粘贴印蜕6~8方,需两个以上边款,作者自行粘贴、题签)。印屏尺寸为138cm×34cm,竖式。
机器篆刻类:作者根据设计稿以机器的方式制作篆刻作品的成品,并将钤印出的印蜕以印屏的形式呈现(粘贴印蜕6~8方,需两个以上边款,作者自行粘贴、题签)。印屏尺寸为138cm×34cm,竖式。
(三)提交要求
手工篆刻类作品要求在大赛官网上传印屏照片,另附作品释文。
机器篆刻类作品要求在大赛官网上传印屏照片、已完成印章实物照片,另附作品释文。
照片格式为JPG或JPEG,大小为1—5M,不超过5张,白色背景、无杂物,须有印面,要求能体现作品整体、局部等效果。
(四)其他要求
参赛作品为参赛者独立创作。按大赛官网要求正确填写参赛者和指导教师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学校(单位)等信息。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后,相关信息不予更改。每人限报1名指导教师,教师组参赛者不填写指导教师。
四、赛程安排
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篆刻常识测评。测评可多次进行,系统将以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60分以上为测试合格,合格者方可提交参赛作品,上传时间截止至7月31日24:00。
各地、各高校于5月31日前完成遴选,择优向承办单位推荐作品各100件(省级赛项);不接受个人报送作品。并将大赛作品汇总表(见附件)电子版(EXCEL表格)及加盖公章扫描版(PDF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文件名称与邮件标题为“书写大赛作品汇总表+市/高校”。请将加盖公章的纸质版汇总表发至指定邮寄,汇总表中“参赛者手机号”应为参赛者本人或者参赛作品联系人的手机号。一个手机号只能对应一个参赛作品。参加国赛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方案执行。
省级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设奖比例为省赛人数的30%。其中,一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5%,二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10%;三等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人数的15%。
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吉林教育》微信公众号展播。
参加复赛和决赛的作品,按照分执委会有关要求执行。
五、联系方式
(一)省赛联系方式
联系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李老师
电 话:17843153286
(工作日8:30—17:30接听咨询)
邮 箱:137732532@qq.com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凯旋路3050号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李老师收吉林省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张老师 王老师
(二)国赛联系方式
联系人:河北大学范老师、荆老师,电话:0312-5079060,
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耿老师,电话:010-84187761
(工作日9:00—17:00接听咨询)
邮 箱:zkdasai@163.com
附件:“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作品汇总表
附件:
“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作品信息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人(签名):
组别 | 作品名称 | 参赛者姓名 | 参赛者单位 | 联系电话(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注册手机号) | 电子邮箱 | 指导教师 | 指导教师 单位 | 备注 |
例:大学组手工 |
|
|
|
|
|
|
|
|
填表说明:
1.填表人(签名):应为参赛者亲笔签名。
2.作品名称:请注意准确填写作品名称。
3.参赛者姓名:填写参赛者个人姓名。留学生及外籍教师填写姓名时,以“母语名字(中文名字)”的形式填写,例:Michel(迈克)。姓名填报后无法更改。
4.参赛者单位:请以公章为准填写单位/学校名称。请勿填写公章以外的团体名称。不明确属地的学校,请在学校全称前加上地市、县区名称。
5.联系电话:应与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站注册手机号(用于大赛官网注册、下载个人获奖证书,一个作品对应一个手机号码)一致,务必准确,确保畅通。
6.指导教师:每人限报1名指导教师,教师组参赛者无指导老师。
7.信息表所填信息要与大赛网站中所填信息保持一致。